发布日期:2021-06-24
作者:丁聪
点击:
----合肥十中以“1248”工程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
立德树人是合肥十中教育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以文化人、以德育人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途径。为此,合肥十中进行了“1248”德育工程,其主要内容有:着力打造两支队伍:教师队伍,包括班主任、导师与生活教师;学生队伍,包括学生会、团委与社团联合会;坚持四项德育制度:学校主题活动月制度、学生自主管理制度、学校“三全”导师制度、班级小组合作量化管理制度;着力建设八个德育课程: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②社团活动课程;③节庆活动课程;④心理健康课程;⑤研学旅行课程;⑥生涯规划课程;⑦国防教育课程;⑧家校共育课程。通过这一育人体系的建设,夯实学校立德树人工作机制,健全学校“五育并举、五育融合”的育人体系,打造人文、多元、书香、明德校园。
一、“四美”驱动,和雅德善
培养“德”,是立德树人的根基与统领。合肥十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将“以人为本,促进师生全面而和谐地发展”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以四美制度为德育管理手段、八韵课程作为特色德育课程,打造合肥十中特色德育体系,为培育博雅的十全十美学子创建良好的育人阵地。“和雅德善”四美制度是合肥十中“1248”德育工程的制度支撑。以学生自主管理制度、学校主题活动月制度、三全导师制度、小组量化合作制度建构合肥十中德育的制度体系,以学生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的平台与空间为主;以班主任、任课教师、生活老师的教育引导为辅,充分发掘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潜力,努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建立学生自主管理制度——自育美。学生自主管理制度的落实依靠学生自主管理团队:年级部学生管理督查团队。学生团队是由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及兴趣自主选择,经由班主任推荐后、年级部考核后聘用,组建成学生管理团队。学生管理团队主要负责级部学习事务的通知与管理,如期中期末各科作业反馈及评价、级部眼保健操、课间跑操、早晚自习课前纪律及班级卫生情况的检查与反馈等。学生自主管理团队的建立不仅为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帮助,更让学生在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过程中培养统筹协调能力与管理服务能力,在自我价值的实现中完成自我教育,实现“和善德雅”的成长目标。
建构学校主题活动月制度——活动美。学校针对不同月份的节日、纪念日特点,组织开展主题明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力强的主题教育活动,以正确的价值导向引导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力量激励学生,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与行为习惯。学校结合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确立了2月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月、3月学雷锋志愿者活动月、4月法治安全教育月、5月劳动实践教育月、6月诚信教育月、9月尊师重教教育月、10月爱国主义教育月、11月励志成才教育月、12月感恩成人教育月等九个主题活动月,并深入挖掘主题活动月中的德育因素,推进学生的德育教育。如2月的行为习惯养成月,学校与级部、生活区形成联动教育机制,从2月第1周周一的升旗仪式开始,通过国旗下讲话在全校范围内营造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氛围,再通过教学区各班级的黑板报、班会课等阵地进一步强化行为习惯准则与要求,同时在生活区也进行文明寝室的创建活动,引导学生们时时刻刻关注自己的行为习惯,在各项创建活动结束后,通过各项评优评先活动如文明班级、文明学生、文明寝室等树立优秀典型,弘扬良好行为习惯,以形成长效的激励机制。主题活动月的活动旨在打造十中学子“和善德雅”的行为习惯。
建造学校“三全”导师制度——教育美。构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教学工作体系,是合肥十中的创造性举措,其主要目的是为进一步提升德育教学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实现全员育人。各年级部依托班级每学期初的学情分析会及班会课,引导班级任课老师与学生进行双向选择,由班级任课老师充当学生的导师,围绕学生的学业、身心状态进行交流,交流时间每周至少一次。为了确保导师制落到实处,做到切实有效,学校将导师制名单张贴在公示栏,并编制了《导师指导记录表》,设置了诸如谈心、课堂提问、课后答疑等多个环节,并对指导细节进行记录,再结合作业反馈,分析导师辅导的效果。《导师指导记录表》将在学期末整理存档,并成为考核教师教学、德育质量的一项重要依据。“三全”导师制在高三这一特殊的学情段发挥的作用非常显著。高三学生经常将自己面临的心理压力与学习困难倾诉于导师,这就便于导师们及时帮助学生化解矛盾,解决问题,解决学生学习冲刺时的后顾之忧,为学生的高考保驾护航。另一方面学校还积极拓展导师制的育人方式,常态化开展家校共育导师走访活动,切实加强导师和家长的联系和沟通,了解学生成长环境,宣传正确的家庭教育思想,掌握教育子女的科学方法,征求学生及家长对教师和学校工作的意见,营造全社会共同关爱学生、教育学生的良好氛围,让每一个学生在家长和老师的关爱下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三全”导师制度以爱化德,构筑十中学子“和善德雅”的优良品质。
实施班级小组量化合作制度——管理美。基于学校寄宿制的学情,学校在班级管理方面实行小组量化考核制度。即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性格特征、性别等差异进行分组,对小组成员进行定性、定量考核,个人考核成绩纳入小组总成绩;通过班级日志的记录、班级小组文化的建设(确定组员、组名、组徽及口号等)形成小组独特的凝聚力,每周利用班会对小组在上一周考核结果小结一次;每月总结每学段得分并评出优秀小组,对小组成员进行适当的奖励;每学期进行学期总结,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对小组及个人进行奖励。在班级小组量化管理评比中,制定统一的目标和考核标准,体现了班级小组管理的目标指向性和可操作性;每周小结、每月、学期总结有效地预防了学生的反复性等心理,既增加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又增强了学生的团队精神,更体现了班级小组管理的时效性、综合性、系统性和向阳性。考核标准的制度化和细化,改变过去人为性考核的主观性,体现了班级管理考核的公平性、科学性。学生在班级的小组量化考核中充分发挥管理者与监督者作用,彰显了十中学子“和善德雅”的主人翁精神。
二、“八韵”同构,课程多元
八韵课程是合肥十中德育层面课程教学的主阵地。八韵,主要指合肥十中的八项特色课程:社团活动课程、节庆活动课程、心理健康课程、综合实践课程、生涯规划课程、家庭教育课程、劳动教育课程、国防教育课程。在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育人主渠道的作用外,学校确立八项课程的课程目标、实施方案及评价体系,充分挖掘八类课程的思想内涵,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生活技能、劳动习惯、动手实践和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在各类丰富的课程资源中,打造多元、多彩校园。
社团活动课程化是当下社团发展的主要宗旨和方向,目前十中共有学生社团30多个,即社团活动课程30多门,这些课程共分为五大类:体育运动类(11个)、文学语言类(7个)、科技实践类(5个)、文艺类(4个)、综合服务类(3个)。每周三下午的最后两节课,是学生社团课程的学习与实践时间,操场、艺术楼活动教室、劳动教育基地、科创中心等就是学生社团活动的主要场地。其中,最富有十中特色的社团活动为节庆活动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及国防教育课程。
节庆活动课程致力于利用中华传统节日及纪念日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以增强学生对传统节日的体验感与文化感。诸如清明时节大蜀山祭英烈活动、端午节与家人包粽子比赛、教师节感恩三行“情书”比赛、国庆节手抄报比赛及演讲比赛、中秋节硬笔书法绘画活动、元旦纸短情长寄语活动、元宵节猜灯谜活动、春日风筝节活动等让学生在节日文化的芬芳中徜徉,并在其中增强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从而形成强大的民族自豪感,提升了自觉承担传承中华文化的责任感。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心理健康教育规律,学校始终坚持心理健康课程教育,最大化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效解决学生思想、心理和行为问题。学校高一年级全面开展心理健康课程,由心理老师进班授课;高二、高三年级采取以点带面的辐射模式,由心理老师进行备课和示范教学,由班主任观摩学习后,再统一进班授课,以保证心育辐射最大化;高三年级会根据学生不同时段的学情和心理状态,联合心理中心有针对性开展专题性心理教育讲座活动,如“HELLO,我的高三”“高三趣味运动会”“高三一句话祝福”温暖行动等。通过多渠道活动,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同时,学校心理中心采用约课方式,鼓励学生预约咨询,重视高三心理问题的及时疏导,加强心理危机预防干预,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严重心理危机个案的发生,这些举措无不体现十中对学子的人文化、人性化关怀。
作为安徽省唯一一所海军青少年航空学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习近平总书记的教育三问振聋发聩。基于学校的发展特色,合肥十中响应党中央号召,决定将国防教育作为十中发展的特色之一,培养学生的国防意识、家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着力打造两个课程、两个实践、两个拓展,夯实国防教育的基础。两个课程,即创新思政课堂、开办国防知识讲堂,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渗透拥军爱国知识、涵养拥军爱国情怀;两个实践,即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月、强化平时军事训练,培养军事素养、激发拥军爱国热情;两个拓展,即开拓红色研学之旅、拓展全员阅读红色书目,传承优秀革命传统、汲取拥军爱国养分。以海军航空试验班的国防教育课程辐射、带动全校国防教育课程的建设与实施。
三、特色阅读,书香氤氲
著名学者朱永新教授说,一个民族的发展史,就是它的阅读史。近年来,阅读在学校教育中地位愈发凸显。作为深耕阅读20年的老牌阅读学校,合肥十中用实际的阅读行动践行着“阅读兴校”的教育理念。
十中的特色阅读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从2001年开始,合肥十中语文教研组就确立语文课进阅览室的教学策略,以课堂教学推进学生语文课阅读,并且确立了高一学生阅读杂志文摘及短篇文学作品、高二学生阅读长篇文学作品的阅读策略,学生每周有一节阅读课,并拥有专门的阅读记录本撰写读后感,这是校园阅读的第一阶段——用阅读提升学生文化素养;随着学校新校区的建立,新区高大宏伟图书馆的落成,学生阅读空间进一步扩大,阅读的时间不仅限于语文学科的阅读课,更是增加了社团活动时间及周内每日放学后5点-6点的阅读时间,学生们自主选择阅读书目,用图书馆的阅读时间涵养素养,这是校园阅读的第二阶段——用阅读隆起校园文化高地;伴随着学校阅读工作室的建立及合肥十中王国文阅读名师工作室的挂牌,学校开展了六个主体的阅读行动:语文课进阅览室、阅读课题研究、组建阅读社团、开展丰富的阅读活动、落实整本书阅读、开发阅读选修课程,将阅读提升到课程层面,同时通过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凸显阅读特色,并与学校的德育相结合,在阅读中推进德育教学,这是校园阅读的第三阶段——用阅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如丰富多彩的节庆文化课程、一年一度校级读书节的开展、学校年度读书人物(学生、家长、老师)的评选、校园文化戏剧节等活动的开展,无一不将德育与阅读活动相结合,打造成十中独具特色的阅读德育体系。
语文学科的阅读也辐射到了其他学科。历史、英语、化学等学科也充分利用学生寒暑假时间组织相关知识内容的阅读活动,读书笔记评比、学科主题创作评比、学科演讲比赛、辩论比赛及科技论文撰写等活动在校园内营造了多读书、读好书、读各类书的阅读氛围,校园文化为之一新。其中历史学科的师生共读、师生共同创作历史剧等活动深受学生欢迎,在点亮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也引导学生自觉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学校的阅读工作成功实现了由单科到全科、由个人到全员的突破,彰显了十中阅读的生机与活力。
书香校园的打造,离不开学校软硬环境的塑造。在硬环境方面,学校拥有专门的图书馆,可以同时容纳20个班级进行阅读;图书馆藏书种类多、数量大,资源丰富,可以满足学生各类阅读需求;各个班级充分利用教室空间,设立了班级的阅读角,常用工具书及阅读书目再配上几盆绿植,打造出温馨宁静的班级读书区域;教室办公室也有相应的藏书,学生可以随时借阅或与老师共同探讨;教学楼走廊中挂满了学生的书法作品,文化气息浓厚。软环境方面,师生共同阅读、学生小组阅读氛围浓厚,校长示范阅读、老师引领阅读、校园阅读氛围浓厚,学生氤氲在这书香氛围中,自是热爱阅读。十中校园也愈发书香浓郁、让人流连。
砥砺前行不懈怠,勇立潮头敢担当。完成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学校任重道远。在德育这一育人阵地中,合肥十中将继续坚持学校的“1248”德育工程,结合十中教育教学的特点,探索新时期德育工作的规律,创新德育工作的途径与方法,增强德育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及实效性,为培养明德至善的十中学子不懈追求,为打造明德、多元的书香校园而不懈努力!
撰稿:丁聪 审稿:何宏林 统稿:办公室